设置

关灯

35 韩信之死 (1 / 2)

还不赶快来体验!!!

        长安城这时还没有城墙、建筑也还不多,城市格局就显得相当开阔、大气,和八百里秦川、和横亘南天的秦岭浑然一体。那是人类的力量本来就还很不大,刚刚成立的国家囊中羞涩也还不敢挑战自然,城中建筑大多依山就水,没有破坏原有自然风貌,好像只是在自然景观之间增加了若干精致的建筑小品。城市整体也依山傍水,仿佛天成山水中一处淳朴而得当的小公园。(本小节引文出自《史记》、《汉书》韩信传记的不一一加注。)

        走向人生最后一幕的韩信,身在长安街头,心绪却飘向了齐鲁大地、无可躲避又无法驱赶地想到了武涉。那时他刚刚战胜项羽手下头号大将龙且,项羽派武涉前来建议自己独树一帜,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他第一次感觉自己在莽莽天下、茫茫人海中可以算是个人物了。

        武涉先是说刘邦背信弃义、不可共事:“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后世论及此事多是站在刘邦一边看、站在胜利者一边看,这番话是站在对面看、站在失败者一面看。两相对照,可能更贴近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武涉的重点是劝韩信和项羽联手:“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擒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在显然是站在齐国、在韩信的位置上坐北而面南,看着中原战场上左边的项羽、右边的刘邦说话,呼吸之间摇动天下。

        这个武涉,较早注意到了刘邦和项羽不同的政治取向。

        韩信政治上可能确实迟钝,更多的还是考虑做人的道德。他给武涉的答复是:“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当时他正在请求刘邦赐封自己为假齐王的过程中。这就是他当时的心理,真心感激刘邦,没有丝毫拥兵自重的想法,只是形势需要,且也感觉理所应当。而刘邦接到请求时的态度,他可能直到此刻都茫然不知。

        那时韩信觉得自己很高尚,有点像是从小就很仰慕的那些圣贤。如今武涉居然言中,真的到了虽死不易的地步了,心中很是凄凉、懊悔,但又努力驱赶着凄凉、懊悔,不愿意在这样的心情中给自己的人生谢幕。

        可思绪不由人,又不由自主飘向蒯彻。那也是汉四年,他已经成为齐王,印象中天气已经冷下来了。但眼前已经是长乐宫,已经来不及回想蒯彻那一番谈话了,只是恍惚看到蒯彻绝然而去的背影,因凄凉而心生懊悔,又因懊悔而倍觉凄凉。

        长乐宫原来是秦皇朝的兴乐宫。萧何维修装饰了一番劝当皇宫,正式的皇宫未央宫在长乐宫西侧,还没完工。

        长乐宫最为醒目的标志是十二铜人。秦兼并六国之后将天下百姓手中的兵器全部收缴,“销锋镝以为金人十二”,矗立在尚未完工的阿旁宫,是阿旁宫、甚至是整个秦皇朝的标志。阿旁宫已经建成的部分被项羽烧了,但铜人无恙,萧何移过来,矗立在长乐宫,又成为长乐宫、甚至是汉皇朝的标志。十二金人大小轻重不一,最小的也有三丈高、二十四万斤重,移过来的时候又擦洗打磨了一番,在太阳照射下光芒四射、居高临下、威风凛凛。

        秦末天下英雄初起时,大都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就是因为秦皇朝把天下金属都集中到这里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