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7 司马光批驳叔孙通 (2 / 2)

还不赶快来体验!!!

        后世往往以为西汉的体制已经蛮不错了。司马光和王安石却是这样一种看法。二人治国理政的理念尖锐对立,对叔孙通的看法却高度一致,一个说他“取宠”,一个说他“贪君赐”。通过这种一致,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北宋的社会舆论环境和一般政治倾向。

        尽管司马光、王安石非常不满,但叔孙通制订的西汉朝仪还不是完全绝对的一边倒,君臣在朝堂这般正式场合相见,还是要互相行礼的,例如丞相给君主行礼,君主也要给丞相还礼,然后大家坐下说话。也还算比较文明。后来影视作品经常展示的丞相狗一样趴在地上行礼如仪,君主神一样坐在上边欣然受礼,那是严格意义上的野蛮。相当多的影视作品、尤其是歌颂满清皇朝的那些,程度不同、有意无意,是将野蛮当文明展示。当然不能说是不知羞耻,却是严格意义上的不知野蛮。

        公允而论,叔孙通并非只知阿谀奉承。但他有幸遭逢西汉革命而不能抓住机遇推动政治进步,反而继承发扬了秦皇朝的一套礼仪、为害当下并贻害千秋,历史作用确实落后。他逃离了秦二世胡亥,又主动趴在刘邦脚下;自己主动趴下了,刘邦或刘邦的子孙迟早也会成为胡亥,更何况刘邦已经选择了称皇帝。

        进步,需要机遇。倘若司马光置身西汉,应该会另有一番作为,后来两千年中国人也就有可能不必动辄伏地叩首。姿态肯定决定思想,趴在地下说话和站直了说话,肯定不一样。如此而言,司马公的批评又不过分。

        对有幸遭逢历史机遇者,叔孙通是一面镜子。两宋以前的传统文化特别鄙视逢君之恶、阿谀奉承,道理就在于此。

        叔孙通也是西汉功臣之一。所幸只是极少数且不占主导地位。否则,西汉肯定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再说一遍,自古至今论及此事,基本都是批评叔孙通。这不公平。如果没有刘邦需要、没有刘邦允许,何来叔孙通制礼仪?!

        再说一遍,尽管如此,叔孙通制订的西汉礼仪中仍然有皇帝向朝臣还礼的规定。尤其在朝堂这般正式场合、尤其是三公,他们相见是互相行礼,三公给君主行礼,君主也要起立还礼,还要有司仪在一旁高声宣示:皇帝为丞相起,然后大家坐下说话。在路上相遇也是一样,三公下车行礼,皇帝下车还礼。后来元明清那种彻底剥夺朝臣人的尊严、甚至当庭杖责、随意杖责的规定,这个时候的朝臣还无法想象、更不可能接受。宋元更迭之后官僚阶层的社会地位,可谓是用人的尊严换来的。后世君主常有指责官吏为非作歹、寡廉鲜耻,殊不知官吏的廉耻自元朝开始就已经被剥夺干净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wapk.tv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