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3 血缘王取代功臣王 (2 / 2)

还不赶快来体验!!!

        但刘邦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在复杂政治实践中、从最底层登上皇位的领袖。他虽然相信了根据血缘封建、依靠刘氏诸王才能稳定新生政权,但又本能地意识到了其中的不合理。他分封刘氏诸侯王的第一道诏书,就只是一次试探,说齐地自古就是诸侯国,西汉建立后改为郡县了,现在看还是和荆楚一般改为诸侯国合适。然后他提名刘贾,让大家看合适不合适,其余的更让大家提。

        刘贾,说是刘邦的远方堂兄弟,也有可能只是也姓刘。在刘氏诸将中此人应该是战功最多的,但放在诸将中应该还轮不到封王。这应该才是刘邦提名的原因,表面还是坚持以功劳为根据——当皇帝的不能先坏了规矩,但又是以此人探路,看看大家能不能接受以血缘为根据分封刘氏,看看大家给不给他这个面子。万一大家不捧场,刘贾总还是有战功的,还有回旋余地。如果当真是理直气壮以血缘封王,那就应该首先提名他的弟弟刘交、他的长子刘肥,不应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刘贾。他原本有意以老粗形象示人,说说笑笑、骂骂咧咧就把事情办了,韩信事件之后不得不细心一些。

        这时的诸侯王中,地位最高的轮到韩王信了。

        此人乃韩国国君的孽子,不知生母姓甚名谁的王子。秦末各路义军初起时,都借重六国国君后裔的影响,这帮人便成了香饽饽。他们和义军领袖之间是非常明确的互相利用关系,也就成为了义军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义军领袖对他们无所谓信任,他们对义军领袖也无所谓忠诚,随波逐流、谁控制了自己就为谁所用。刘邦初出关中时声势浩大,中原一带原来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几乎全数追随旗下、一路浩浩荡荡杀到彭城;彭城大败后又立即整体倒戈回归项羽旗下。在韩国国君后裔中,项羽选择的是韩王成,刘邦选择的是韩王信。刘邦识人确实高于项羽,韩王信的能力比韩王成要强一些,对于汉军稳定占领中原腹地贡献较大。但也属于吃祖宗饭的,也是互相利用关系,也无所谓信任、忠诚。

        楚汉中原对峙时,韩王信曾经和御史大夫周苛一起守卫荥阳。城破,二人一起被俘。项羽亲自劝降,周苛反劝项羽投降刘邦,被项羽烹杀。韩王信,可能是第一时间就轻松投降了。随后又跑回刘邦账下,还是韩王,帮着刘邦稳定了原来韩国一带,胜利后成为第一批异姓诸侯王。切勿以为这帮人贡献不大。诸将攻城略地往往需要以命相搏,他们一般只需登高一呼。

        因为赤裸裸的互相利用关系,再加韩信事件之后意识到自己也可能地位不稳,韩王信便顺着刘邦的意思领衔上书:建议以原楚国东部53县为荆国,封刘贾为荆王;原楚国西部36县仍为楚国,封刘邦的弟弟刘交为楚王;以燕代53县为代国,封刘邦二哥刘喜为代王;以齐地73县为齐国,封刘邦庶长子刘肥为齐王。这便是第一批刘氏诸王。客观而论,刘邦这件事情能够顺利办成,韩王信的作用还是比较重要的。

        刘邦显然是照抄照搬了周公姬旦的办法。但他忽略了,武王伐纣,联军的主力是周人,是全族打江山、所以全族坐江山,本质是按功劳分配;汉军的核心、主力都并非刘氏,分封刘氏诸王,就变成功臣打江山、刘氏坐江山了。大家流血卖命难道就是为了你们老刘家的老老小小?!这也太敢想敢干了!改变了基本规则又侵犯了异姓诸侯王这个顶级功臣群体的利益而希望稳定政权,岂非南辕北辙?!

        周公的经验虽然是正宗的中国经验,照抄照搬也还是容易出问题。刘邦诈擒韩信又大封刘氏诸侯王,两件事情叠加一起,立即就引发了异姓诸侯王谋反的猛烈风暴。在制度层面,刘邦这是在和天下英雄共同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后又试图实行君主专制,必然遭到天下英雄的顽强抵制、坚决反对。当然,他们不可能知道这些后来才形成的概念,只是从自己利益出发、是本能。

        照常照搬为何容易出问题?世上没有两条一样的河流。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wapk.tv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