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六十九章 伊尔-76和运-20 (2 / 11)

还不赶快来体验!!!

        秦涛瞬间就反应过来了,自己虽然是造船的,但是和空军的关系也是越来越深,在这种军队装备发展的大问题上,林老还是希望征求自己的意见的。

        “首先,大飞机项目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机。”秦涛也就说了起来:“咱们国内目前除了涡扇-15之外,其他的都不成熟,所以,如果想要在大飞机立项的同时,也上马大飞机专用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肯定是赶不上使用的。”

        国内飞机心脏短缺的问题一直存在,歼三十一A能迅速走向成熟,和当初秦涛的推动有关,整个R-79的发动机资料全部购买过来,包括各种毛坯材料的生产加工工艺,还有各种设备,可以说,就和当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在老毛子的帮助下实现工业化的时候一样,所以涡扇-15的彷制没有遇到任何问题。

        但是其他的就不同了。

        歼十和歼十一都期待着使用涡扇十,但是这款发动机距离成功还是遥遥无期的。

        如果上马大飞机,那就得有专门的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和战斗机用的还不同,除了加力燃烧室的区别之外,就是涵道比了。

        涡扇发动机就相当于是在涡喷发动机的外面套了一个外涵道,直接想后吹气,从而增加了推力,降低了油耗。不过战斗机发动机还得考虑迎风面积的问题,所以涵道比一般都不会超过1。

        运输机就不同了,涵道比越大越省油,至于迎风面积增加的问题不考虑,反正运输机又不需要超音速。

        老毛子的尹尔-76上的D-30KP-2发动机,涵道比是2.4,而后世国内独立研发的涡扇-20,涵道比超过了4,而客机的发动机,涵道比甚至会超过十!

        国内是没有技术储备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