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33圣旨一下赴冀州三 (2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曹cāo和袁绍都是大官僚贵族家的子弟,且皆有游侠之风,兴趣相投,早就相识,彼此关系亲密。袁绍有五个奔走之友,即张邈、何顒、许攸、伍琼等人,何顒是其中之一,两人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得了曹cāo和何顒两人的大力推举,荀贞得到了袁绍的重视。

        袁绍的生父是袁逢。袁逢兄弟四人,长兄袁平早卒,次兄袁成亦早卒,袁逢把袁绍过继给了袁成,以承其嗣。袁成死的时候,袁绍还是婴儿,因此得到了袁逢、袁隗兄弟的宠爱。袁逢兄弟四人里最杰出的可以说就是袁成,袁成字文开,曾任左中郎将,壮健豪爽,急人之急,交游广阔,当时的贵戚权豪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皆与之结好,言无不从,故此京师当时为作谚曰:“事不谐,问文开”。有袁成留下的人脉,又得到袁逢、袁隗兄弟的宠爱,袁绍成为袁氏年轻一带的代表人物顺理成章。袁绍这个人又礀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并有游侠之风,以“救时难而济同类”为追求。何为“时难”?阉宦当权、党锢之祸便是时难。何为“同类”?党人、士子便是同类。在他和何顒等的帮助下,遭到迫害的党人“全免者甚众”。因此之故,他在朝中、在士子尤其是在游侠和豪杰里有着极强的号召力,——早在多年前他母亲归葬汝南时,就“会者三万人”。

        一旦把这个号召力发动起来,加上曹cāo的父亲曹嵩现如今正吃香之时,两下合力,就算荀贞得罪了张让,给他弄一个别部司马的职位也是轻而易举。

        荀贞坐於席上,望向帐外,心道:“传旨的朝吏对我那么客气热情,也许不但是看在袁绍的面上,更是因为他视我为‘同类’了啊。”

        中常侍赵忠曾说:“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为?”这话什么意思?表面上看是袁绍救济同类、结交豪杰的行为引起了宦官的不满,往深里分析,却说明袁绍已经和曹cāo等人结成了一个政治集团。荀贞既得到袁绍、曹cāo的相助,那么在那个朝吏看来,自就说明荀贞已是他们这个集团中的一员了,而这也正是曹cāo写信给他的缘故。

        戏志才看罢曹cāo的信,喜忧参半,说道:“贞之,想不到曹cāo会说动袁绍助你。曹cāo父曹嵩累任两千石,为天子信用,袁氏世代公族,海内所归。有他俩在朝中运作相助固是好事,但……。”

        他话没说完,可意思荀贞已知,能得到曹cāo、袁绍的相助,对荀贞将来的仕途当然会大有益处,可这样一来,却也势必会被宦者敌视,如今宦官势大,搞不好早晚有一天会因此获罪丧命。

        荀攸舀过信,展开观看,一目十行地看完。荀贞问他:“公达,你怎么看?”荀攸说道:“袁本初之志,人皆知之。事成,有功国家,事败,无愧家声”

        戏志才寒门出身,虽也是士子,不如荀攸在面对宦官时立翅定,他更多的是在为荀贞权衡利弊。荀贞心知十常侍虽然权倾一时,却如冰山,已不能长久了,而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跻身入袁绍的政治集团,对他来说却是大利。他抚掌赞道:“公达所言,深得吾心。”心中想道,“曹cāo真是我的贵人,这次却是吃了他的人情了。”他与曹cāo虽彼此“一见如故”,但相处的时间不长,老实说,他没有想到曹cāo会这样不遗余力地帮他,忽然想起乐进、文聘,再又看看眼前的荀攸和戏志才,不觉起了点内疚之意,心道,“孟德兄啊孟德兄,你这般对我,我却是对不住你了”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