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09章 回报率 (2 / 6)

还不赶快来体验!!!

        这豪商倒是个实在人,其实田的卖价低、租子高的情况,在前朝就已经存在了。尤其是后期,人都逃荒,土地荒在那,因为一个县的赋税固定,别人跑了,就得摊派到不跑的人身上。

        这是大顺和前明都不可能搞“国债”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抗灾能力强、可以“合理”避税、能买得起国债的豪农地主而言,买国债给的那点利息,不如趁着灾年买地,收益极大。

        如今朝廷的政策,完全就是延续着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往下走。把税银和人口脱钩,问题是作为一个大一统帝国,治水本身就是合法性和正统性的支柱之一。

        要不要修黄河?要不要保护漕运?要不要修海堤?要不要运粮?

        要么花钱。

        要么徭役,征发。

        前者对有地但不多的自耕农很有害;后者则是比自耕农还低的底层的灾难。

        根本还是因为税收和土地绑定的太重,不然皇帝也不会如此支持海外扩张,都是被“钱”这个恶臭的东西逼出来的。

        这些豪绅有着多年和土地打交道的经验,很清楚朝廷的政策对地价的影响。除非朝廷找出别的办法弄钱。

        嗅觉敏锐的商人已经觉察到了朝廷在试图从土地之外的地方弄钱,这应该是朝廷将来的大方向。那么把钱投在开发虾夷上,就很值得考虑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