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五十九章 经济展布 (1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欠条的发行与推行,在根据地收购土豆的事件里,解决了大问题,同时吕世最是清楚,只要自己做大做强工业,以这些精加工的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换来足够的银钱,就有了对欠条的货币保证,那自己就可以继续扩大发行欠条,(现在叫人民币),这样就能不依赖大明王朝的货币体制,也可以变相的摆脱大明王朝对自己发展在货币上的限制打压。

        毕竟,现在的根据地不产铜,更不产银子,一切都靠大明朝廷发放的故有货币来维持,这就是将自己的脖子伸进了朝廷的绞索里,一旦那些黑心的清流铸钱司,再次如天启初年南京那样,在“高科技”的帮助下,铸造出能在水上漂的飞钱,或者干脆给你来个以一当十,当百的钱来,那自己的根据地脆弱的经济,就要瞬间崩溃。

        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吕世才放心。

        通过低息贷款,让百姓用这种人民币去购买种子农具,那就等于很人情味的,其实是变相强制推行了人民币在市场上的流通,这比当初无可奈何,让大家用土豆来换仁义些。

        当初大家虽然看在村老族长的份上,收下了根据地政府打下的欠条,但还是有朴实的感恩之心在里面,当然也就不可避免的有那些人,在明理暗里抵制这些欠条。

        但现在不一样了,想要种子农具,还有急需的生活用品,那你必须贷款,接受人民币,但这样,在流民的心中却少了负担,第一,这纸币虽然也有利息,但低的吓人,也就无可无不可,第二,大家可以用这纸币换取农具种子,那即便是将来,这纸币成了一张废纸,那也已经得到了实惠,等于白白得到了农具种子还有生活必需品,在有些心眼活泛人的心中,竟然还隐隐约约的盼着这漂亮的纸头,能一夜变成废纸,那大家就白白的得了无数实惠。

        但是他们如何想,吕世不知道,但那些商人和原先的根据地原住民,却得到了一个利好的信号,那就是,这人民币是由根据地政府开办的钱庄银行发行放出的,那可是代表着真金白银,同时,钱庄要求将来百姓还贷的时候,也必须用这人民币还贷,那说明什么?说明自少在一年之内,人民币是不会成为废纸,即便是贬值都不可能,尤其是在低的吓人的利息下,如果贬值,那损失的就不是百姓,而是根据地政府,想来,政府里那个精明的三叔,还有那个好像随时在算计人的陈策、李先生,就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尤其是吕世还在这期间出了一道命令,这是一道损命令。

        凡是手中有人民币的,在半年后,就可以按照当初约定,兑换真金白银,这个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最主要的是在后面。

        吕世规定,一切购买根据地政府所持有的商业和所生产的物资,都只收人民币而拒绝银钱,老白干抢手,想要买吗?自己兑换去,钱庄银行那里有牌价,对换比一目了然,并且没有半点波动,同时,吕世下令,所有收到外地客商运进来的银钱,政府除了购买外地运进来的物资,还有购买百姓手中除了土豆外的所有物资,以自愿的原则,要银钱或人民币外都可,剩余金银全部存到府库里,那钥匙就挂在三叔的腰上,别人一律不能支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