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37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三) (2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今虽沦为与平民无异,但毕竟是汉室血脉,说起来和公孙瓒“大族庶子”的出身勉强算是相似,——这也是为何他与公孙瓒交好的一个缘故。出身相似,只是机遇不似。刘备至今还没有遇到他的“贵人”,卢植也许本来能算一个的,可仗打到一半,卢植却受诬被槛送京师了。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公孙瓒、荀贞、刘备三人的出身都相似,只是公孙瓒、荀贞先后都遇到了他俩的“贵人”,也先后都抓住了机遇,而刘备至今却一直还没有这个机会。

        也正是因此,刘备的感触比荀贞更深。

        他看了看荀贞,心道:“此人出身荀氏,族中长辈有名於天下者众,而今党锢已解,也许不久后他族中的长辈如‘八龙’等人就会被召入京师为官了。除了他族中的长辈外,他好像又深得皇甫将军的器重。难得他对我似有好感,我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也非不能”

        有了这个念头,对荀贞不免就刻意“讨好”,顺着荀贞的话有问有答,两人竟是说得极为投机。

        行在前边的邹靖回头瞧了眼刘备,心道:“玄德平时少言寡言,今儿个的话倒是挺多。”

        刘备的性格和荀贞有点像,平时话不多,尤不喜说废话,并也是喜怒不形於色。除了性格之外,他昔日在涿县的经历和荀贞早年也有点像。荀贞在西乡,克己下士,招揽豪杰,他在涿县也是“善下人,好结交豪侠”。又除了性格、经历外,在读书这块儿,他和荀贞也较像,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而荀贞虽然“乐”读书,可天资有限,与荀悦、荀彧、荀攸比起来,学问差得远,所以平时与人闲谈很少会主动说经籍。两人都不谈经籍,荀贞对狗马、音乐、美衣服没甚兴趣,话题不知不觉就说到了各自在家乡时招揽豪杰、与轻侠交往的故事。

        起初,刘备还带点刻意的意思,荀贞也有点刻意的味道,但说着说着,俩人就说到一块儿去了,不时欢笑。

        过了清河,前行不远就是广宗城池。董卓在前引路,领着皇甫嵩等来到他的中军。

        董卓久在西州,和西凉羌人的关系很好,部众里多有羌胡。这些羌人披发左衽,发式衣着与汉兵不同,成堆的聚在一块儿。有的正在就着火堆烤肉,肉还没熟便血淋淋地从箭柄上取下,以刀割之,血流满手,顺着指头缝往下淌,而割肉的羌人却丝毫不嫌,拿起来就往嘴里塞,一边大嚼,一边提起奶囊往嘴里倒奶。荀贞等人看到,有没有去过西州的将校下意识地打个哆嗦,差点吐出来,忙以手掩嘴,转眼不看,有的将校轻笑一声,意甚轻蔑,低声说道:真是野人。

        看到董卓来到,这些羌人纷纷站起,说着荀贞等听不懂的语言,热情而谦卑地向董卓行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