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地里果三吃(二) (1 / 6)

还不赶快来体验!!!

        一家人吃完果泥沙拉,发现厨房木斗边盖着半碗鸡蛋羹。丽丝妈妈端着蛋羹问:“这又是什么?能吃吗?好吃吗?”

        茶茶脚尖对脚尖,不明白哪里出了问题,姑且回答:“这是鸡蛋羹,鸡蛋和牛奶混在一起蒸,撒一点点盐巴做出来的。我想,它不仅能吃,还很适合小孩子吃。”

        “蒸?”丽丝活到现在,第一次听说这个字,“什么是蒸?”

        茶茶没料到得从这个字眼开始解释,搜肠刮肚寻找合适的字眼:“蒸,是煮一锅水,在水上放食物,不对,先放一个蒸笼......架子!木头的或者竹子的,再放食物......”

        丽丝妈妈翻遍灶台,没找到什么木架子,追问:“架子在哪里?你怎么蒸的?”

        “我们家里没有架子,所以我直接把装鸡蛋的木碗放到锅里,隔着热水焖熟的。”茶茶比划着,心想我真傻,直接说隔水加热不就完了。

        “这么做味道也很好,”丽丝妈妈吞下一口蛋羹。冷掉的蛋羹有少许蛋腥味,加之生牛乳的膻味,其实并不算美味。不过对于万变不离水煮的她来说,顺滑的口感和微甜的滋味是从未经历过的新奇体验。这样制作幼儿的辅食,不仅口味更佳,喂食起来也更便捷。

        “架子要什么样的?”她重新热起灶台,双手叉腰问大女儿,“用竹子能做吗?”

        “应该可以。把竹子切成扁扁的长条,围成一个圆形,大小和锅子差不过,再固定好底部,就可以用了。”茶茶说着,手指蘸水在灶台上画图。她学过几年素描,画出来的造型近乎还原现在竹制蒸笼的模样。

        丽丝歪着头揣摩蒸笼构造,发现正如大女儿所言,需要三个部分。她绕到屋后,取来干燥的竹片,这些竹片原先是为了手工活预备的材料,已经过事先处理,又长又坚韧。她抽出一条长竹片,绕石锅口一圈,估算长度,手指蘸煤灰做记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