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46 刘邦的发小、燕王卢绾造反 (1 / 2)

还不赶快来体验!!!

        卢绾(前256年—前194年),在西汉诸侯王中是个过渡型人物。(本小节引文出自《史记》、《汉书》卢绾传记的不一一加注。)

        在他之前,诸侯王都是天下闻名的头等功臣,自己的封国都是自己打下来的,封王在程序上都有点追认的意思,在本质上都是因功而封王,是功臣王。在他之后,诸侯王都成为了刘邦的兄弟子侄,封国全部是刘邦赐予的,封王在程序上都是完全绝对的赐予,在本质上都是因血缘而封王,是血缘王、刘氏王。(自西汉以来,一直就称之为异姓诸侯王、刘氏诸侯王。行文至此,才意识到这两个概念涉嫌混淆是非,更准确一些,应该称之为功臣诸侯王、刘氏诸侯王才是名副其实。后文一律如此。)

        卢绾,既非功臣王也非刘氏王,是个关系王。

        卢绾和刘邦,不仅是同县、同乡、同里人,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还是一起在村小学读书的同学,关系一直很好。在刘邦的“革命”队伍中,其地位一开始就和萧何、曹参相当,亲信程度则有过之。大家的爵位、官职都是功劳换来的,唯他是因为和刘邦的关系特殊,且汉军中人所共知,在汉中时就成为将军,第一次进入中原进攻项羽时就官拜太尉。在当时社会理念中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都能接受,刘邦也还能将这种关系控制在大家能接受的程度之内。

        刘邦最初封异姓诸侯王时就打算封卢绾为王,但“群臣觖望”——大家不同意,原因就是功劳不够。战争刚刚结束,他或也还没有力量勉强大家。张良说他“所封皆故人所爱,所诛皆平生仇怨”(《汉书·高帝纪》),应该就包括这一尝试。后来,燕王臧荼的位子空出来了,刘邦又打算封卢绾。大家终于顺着他的意思推荐了卢绾,牵头推荐的便是当时还是楚王的韩信。

        卢绾也就成为了第一个不是因为功劳而封的诸侯王,自然也就是刘邦最信任的诸侯王。后来看这个关系王其实又是个过渡王。

        卢绾应该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会谋反。陈豨叛乱,他主动发起进攻;手下有谋士和陈豨遥相呼应,他主动上书请处以灭族。但半年不到,他就主动和陈豨联手了,双方达成了互不侵犯的约定。陈豨兵败、手下有将领投降,刘邦得以知晓。

        促使卢绾转变的,就是韩信被杀。他也很早就知道刘邦对韩信的真实态度,甚至比别人知道的更清楚。韩信被抓、由楚王降为淮阴侯,在他看来是迟早的事,多少还觉得有点理所应当、不过分,自己更没有感觉到危机,所以还能积极主动参与平定陈豨叛乱。但韩信被杀,就太过分了、感觉到大事不好了。下决心造反前夕,他曾经从自己的习惯角度、和身边亲信谈到这个问题。

        韩信之死,在丰沛嫡系中也引发如此巨大的反应,这可能是刘邦始料未及。

        刘邦对卢绾,确实不一般。获悉卢绾和陈豨联手,并没有马上确信无疑,更没有或抓或杀,而是派人召卢绾回长安。卢绾称病拒绝。他又派出两位副国级的官员——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前往动员。

        卢绾先是称病不见。

        审食其和赵尧晋升副国级以来,可能是第一次遭遇如此一点面子也不给的待遇,立即开始分别找燕国官员谈话。燕国的官员也纷纷避而不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