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九十章 中东 (2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此剧一出很快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成为关于教宗不光彩行为的依据,在街头巷尾迅速传播,其实早在之前人们对教宗同德意法悉斯签订的协议,以及法悉斯暴行时的沉默提出过质疑。

        在当时,教宗“永无缪误”的信条支配下,教廷和教宗对此事始终讳莫如深,导致争论颇多。或许剧本作为艺术创作无法让人信服,难免有虚构成分。

        随后1964年法国出版了一部很有分量的历史著作《庇护十二世与第三帝国》,这位作者是一个研究纳兹的历史学家,父母都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他本人在法国一个天主教道院里才得以生存。

        他在书中明确指出“教宗对德国有所偏爱,而这种偏爱并未因纳兹制度的性质而有所减弱”。

        此书一出,造成了很大社会舆论,迫于压力,1964年教宗保罗六世下令整理编辑二战时期的教廷文献,尽管编辑整理了11卷档案,还是有人对其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出疑问。

        在梵蒂冈陆续出版其文献集的同时,争论在不断发展和扩大,一些列的著作相继问世。

        如《庇护十二世的沉没》、《天主教会与纳兹德国》、《黑色安息日》等著作,大量证据表明庇护十二世与德国纳兹狼狈为奸,而纳兹也投桃报李,作为沉默的报答,为了保护自己的位置不受威胁,不惜牺牲半数犹大人的生命。

        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有人反对就有人支持,在《二战期间的英国与梵蒂冈》、《我们铭记不忘:关于大屠杀的反省》中都指出:庇护十二世并非冷酷无情,他是一个有温度、有人性、负有同情心的人,对于战争他也有很多的无可奈何,并指出二战期间救了80多万的犹太人。

        直到后世争论仍在继续,关于教宗在二战期间的行为仍没有一个清楚的定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