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十九章 支援北非 (1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想要守住苏伊士运河,那只能打败北非的德军。可想要靠那些殖民地的殖民军打败德军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建议立刻组建一支军团支援北非,保护我们的殖民地。”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国内的兵力光是应付德国人可能的跨海登陆就已经捉襟见肘了,还要组织一支军团支援北非?从哪里弄足够的军队去防守??

        下面有人不满的嚷嚷道。“你敢保证在北非能打败德国人?我看还不如和德国签署个和平协议呢。”

        原时空的英国之所以坚决抵抗德国,最大的依仗便是从敦刻尔克撤回来的33.8万联军和强大的海军。

        有人说敦刻尔克大撤退那几十万兵力其实根本没什么,二战中随随便便就是死伤几十万,俘虏几十万。

        但在后续战斗中,这些经历过德军闪电战的老兵们,因为经验丰富确确实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后来组织“诺曼底登入”的坦南特将军也是敦刻尔克大撤退中的一员。

        更值得强调的是,这些不同国家的部队逃亡到英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一国家,象征的是一股凝聚力。其中重点当属法国不愿投降的戴高乐,他潜逃到英国后负责统领的就是从敦刻尔克撤退的那批法军。

        而这一次,除了不到一万人侥幸逃回本土之外其余几十万联军士兵全部成了德军的俘虏;而大英帝国引以为傲的海军也连遭重创。这种情况下继续打下去,似乎也看不到什么胜利的希望。

        倒不如趁现在还有一战之力,和德国签署个和平协议!

        英国一战之后的和平主义的盛行并不比美国的孤立主义弱到哪去,从上到下都不希望再卷入一场世界大战。

        对平民百姓来说只要不打仗不死人,就比什么都强,因此主张战争的人是不受欢迎的。这就是为什么英国会允许德国的舰队吨位达到英国的百分之三十,这就是为什么在鲍德温首相任内英国连空军优势都不愿意争一争的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