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87烧尾宴 (3 / 7)

还不赶快来体验!!!

        “来,今日烧尾”

        从魏晋时代开始,每逢官吏升迁之时,都要举办高水平的喜庆家宴,接待前来庆贺的客人。唐代同样继承了这个传统,不仅要设宴款待前来祝贺的同僚,还要向天子献食。唐代对这种宴席还有个奇妙的称谓,叫做“烧尾宴”,或直简单称为“烧尾”。这比起前代的同类宴席,更为华丽,也更为奢侈。

        封演所著《封氏闻见录》里专论“烧尾”一节看来还有其他的意义。封演说道:“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说者谓虎变为人,惟尾不化,须为焚除,乃得为成人。故以初蒙拜受,如虎得为人,本尾犹在,气体既合,方为焚之,故云‘烧尾’。一云:新羊人群,乃为诸羊所触,不相亲附,火烧其尾则定。”可见,封演又记载了两种说法:一是说老虎变人,其尾犹在,烧点其尾,才能完成蜕变。二是说新羊入群,群羊欺生,只有将新羊的尾巴烧断,新羊才能安宁的生活。这样,烧尾就有了烧鱼尾、虎尾、羊尾三说

        唐代的烧尾宴奢侈至极,除了一般的喜庆家宴,还有专给皇帝献的烧尾食。在众多烧尾宴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摆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关于这次烧尾宴,宋代陶谷所撰《清异录》中有详细的记载。书中说,唐中宗时,韦巨源官拜尚书令,照例要上烧尾食,他上奉中宗的宴席清单完整地保存在传家的旧书中,这就是著名的《烧尾宴食单》。食单所列名目繁多,《清异录》仅摘录丁其中的一些“奇异者”,多达58款。

        姬云眼巴巴瞅着那金黄色的烤全羊。哈喇子差点就流出来了

        烧尾宴作为中国五大宴席之一,实在是只闻其名,不得其实,因为它没了

        唐代除了拜得高官者要给皇上烧尾,一些没有机会做官的皇室公主们,也仿效烧尾的模式,寻找机会给皇上献食,以求取恩宠。

        “水陆珍馐数千盘,一盘费中人十家之产”,烧尾宴极其奢华浪费,在当时的官场已经形成了风气,唐代的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都向皇上进献烧尾宴。

        拒献烧尾宴的苏瑰烧尾宴的风习是从唐中宗景龙(707-709)时期开始的,唐玄宗开元年间停止,仅仅流行20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